平洲为什么能发展出玉器产业,公盘的运作
20170427 网络资料
经过45年的发展,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平洲,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缅甸翡翠毛料交易市场、国内四大玉器市场之首。从原料到加工,从批发到零售,平洲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翡翠产业链。然而,面对急转直下的市场行情,这个完全依赖翡翠起家的产业聚集地该何去何从?
<作坊起家手艺出众>
广州很早就有玉器加工,解放后又有了玉雕厂。平洲与广州一河之隔,有些村民农闲时常进广州玉雕厂打工,学会了一些小件品的加工。1971年,平东墩头村生产队队长陈锐南,将广东省工艺公司耳扣(翡翠小件)翻新的活计带回平洲。人们日夜赶工,完成了平洲玉雕的第一笔“大”生意,平洲的手艺也得到了省工艺公司的认可。
1972年,平洲凭借手艺获得了更多加工玉器的机会。也是在这一年,陈锐南等人牵头成立了平东墩头玉器加工厂,以“师傅带徒弟”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到玉器加工。这些“洗脚上田”的村民后来成为平洲第一代、第二代玉雕师傅。后来,他们不再满足于代人加工,开始自筹资金、亲往云南中缅边境采购翡翠玉石,以家庭作坊式自营产销各种玉器成品。
平洲玉器因质优价廉渐渐闻名,国内外商人慕名而来,最终催生出规模化的玉器交易市场。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当地政府将平东大道辟为平洲玉器街,小型家庭作坊变为整齐的店铺,平洲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玉都”。
<缅甸进货公盘交易>
如今的平洲玉器市场,仅厂商就有3000余家,9个翡翠投标交易场,每年开盘20多次。平洲毫无资源禀赋,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翡翠原产地缅甸,供应着中国95%的原石。
起初,平洲买进原石只能通过国内最大的二手原石转让市场--云南,但云南一度因平洲商人的涌入,而出现哄抬玉价、欺诈售假现象。后来,平洲人开始设法跳过云南中转站,游说缅甸各大翡翠采矿公司老板把玉石直接运到平洲出售,开辟新的翡翠之路。平洲的购买力惊人,2003年起,缅甸原石源源不断流向平洲。
为了避免出现云南市场的不公正现象,平洲珠宝玉器协会参考缅甸公盘形式办起了平洲公盘。公盘只对会员开放,凭会员证入场参与交易。数十亩的标场内摆满了缅甸翡翠毛料,每片石料上都标有重量、编号、底价。竞标者手持强光手电筒,逐个验石、探石,选定好自己要竞标的石料,填好标的价格放入暗箱中等待开标。
公盘取消了传统的讨价还价的玉石交易方式,采用暗标方式,价高者得,提高了效率,保证了公平,吸引了全国及缅甸越来越多的玉石商人加入其中。